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所在位置:首页>文博快讯

新展|“江帆旧影——邵振方先生捐赠长江流域 历史照片展”开展!


如果当年伟大的马可·波罗能用几张照片

来说明他漫游古老中国的经历

那么他的美丽传说会更加动人

       ——[英]约翰·汤姆逊

 


       这是来自西方纪实摄影先驱之一约翰·汤姆逊(1837~1921)的感慨。19世纪中期,国门洞开,摄影技术紧随西方探险家的脚步进入中国。黑白光影映射到长江流域,将长江水文、沿江港口的社会历史、人文风貌等历史瞬间进行了定格,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丰富了人们对其历史的了解和认知。
        此展撷取部分珍贵影像精心制作,从“巡弋长江” “东方巴黎” “华中重镇”“江上风光”“生活百态”五个方面全面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左右长江流域的自然人文景观。
本次展览有哪些新颖之处,且让小编为您略陈一二。
亮点一:海外征购,无私捐赠。
 
       此次展出照片,全部来自于邵振方先生及其家人捐赠给我馆的历史相册,所捐赠的270余张照片皆从英国征购而来。我们从中精选100余张珍贵照片,原版扫描放大重制打造此展,不少照片为目前国内首次展出。
 
 
 中国儿童

亮点二: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此次展览展示了外国拍摄者的亲历所见,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左右上海、武汉、重庆等地的城市建设、街头市井、山川河流、轮船航运、民生百态等自然人文景观,重点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我们希冀通过影像资料的再现,以历史观照现实,引发观者对长江流域的关注和思考,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澡盆里的歌唱(芜湖)

河岸,上海

上海黄包车

重庆风光


亮点三:自然平实,引人深思。
 
       与其他西方摄影师“殖民式凝视”不同,照片并没有用猎奇的镜头记录中国人的不堪,而是多角度地记录了长江流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巡弋在长江上的外国舰船或许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经上的刺痛,而街头小贩的叫卖吆喝、步履蹒跚的纤夫、峡谷居民搏命般的水上生活、衣衫褴褛的乞讨者、负重前行的苦力们、莞尔一笑的小女孩······,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普通百姓的坚韧和乐观,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镜头下的自然平实。
“塘鹅”号在汉口
 
两个小孩
 
捏面人
 

亮点四:一场独特的“回望•相遇”之旅。
 
       本展不失为一场“回望”之旅,这种回望不仅仅是我们自身对历史过往的深情回望,实际上还是一种跨时间跨地域的多角度的回望。既有过去的外国人如何看待当时的中国,又有今天的中国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以及透过外国人的眼光如何看待自己的过去等等。

竹筏

       诚然,当年用心记录和被记录的人俱往矣,但所幸影像尚存。展览又与当年场景的发生地之一武汉相遇,它们将以见证者的身份去史海钧沉,并促使我们去抚今追昔。

 

栈道,汉口

        好啦,关于展览,小编就啰嗦到这里了,小编建议大家不妨走进展厅,真实去感受本展的魅力所在。另外,小编有个小建议,希望观众沉浸在历史记忆之中的同时,也能够走出展厅的“小天地”,通过徒步、旅游、摄影等文化休闲活动进入长江流域的“大世界”,实地感受岁月流逝的记忆。我们也期望通过我们的些许努力,吸引更多人去关注长江流域,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建设出谋划策,助推其发展腾飞。

江帆旧影——邵振方先生捐赠长江流域历史照片展
展出时间:2019年8月6日—10月27日
展出地点:江汉关博物馆二楼交流展厅
主办单位:江汉关博物馆

 

撰稿:王有珍
编辑:余一帆
审校:李   娟

 

用户登录

页面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