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rich_media_title " id="activity-name"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margin: 0px 0px 14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font-weight: 500; font-size: 22px; line-height: 1.4; user-select: text; color: rgba(0, 0, 0, 0.9);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center;"=""> 钟楼拾光 清明节特辑 | 草木春深忆红妆 一针一线织就千年春色
清明雨上,春桑绿影
明 无款 《蚕织图》 湖北省博物馆藏
清明时节,细雨沾衣,草木蔓发。人们踏青郊野,折柳簪花,于天地间寻觅春的生机。《诗经》有云:“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清明前后,古代女子结伴采桑,素手摘取鲜嫩桑叶,供养蚕缫丝。她们将蚕丝纺成纱线,织作锦缎,再以五彩丝线绣出花鸟虫鱼、山水亭台。在千年流转的时光里,以指尖的温度,将春色绣入生活的经纬。
针线匣中藏春秋
民国 黑漆描金开光亭台人物图针线盒
江汉关博物馆藏
民国 绕线器 江汉关博物馆藏
江汉关博物馆所藏的民国时期的黑漆描金开光亭台人物图针线盒和绕线器,正静默诉说着旧时女子的巧思。盒面以金漆勾勒亭台楼阁、仕女游园之景,内里分格收纳针线、绣绷、布帛,方寸之间自成天地。与之相伴的绕线器,木胎裹漆,云头纹的两端,丝线缠绕齐整,如春蚕吐丝。这些器物,曾是女子妆匣中的珍宝,承载着“慈母手中线”的温情,也记录着闺阁中的光阴故事。
非遗绣娘执针续流光
汉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黄圣辉
作品《鸿运来》
作品采用了黄圣辉独创的“蹦龙针”
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而今,非遗刺绣传承人以针为笔、布为纸,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苏绣大师以发丝般纤细的丝线劈出256缕,绣出双面异色的猫瞳;武汉青年设计师将汉绣元素绽放在世界时尚舞台;年轻匠人用数码设计还原《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再以传统针法绣制……她们在坚守“慢工细活”的同时,亦让刺绣走入数字时代,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苏绣 《千里江山图》
清明是追忆的时节,也是新生的开端。那些被丝线缠绕的时光,终将在匠人的指尖,化作永不褪色的春色。
春深何处?且看红妆执线,绣满山河。